云計算等技術將應用于災難恢復和數據保護領域
隨著新技術發展,云計算、大數據等將應用于我國災難恢復和數據保護領域,提供社會化、集約化、專業化、共享共用的災備服務。 這是記者從近日舉行的第八屆中國災難恢復行業高層論壇上了解到的。 災難恢復是數
隨著新技術發展,云計算、大數據等將應用于我國災難恢復和數據保護領域,提供社會化、集約化、專業化、共享共用的災備服務。
這是記者從近日舉行的第八屆中國災難恢復行業高層論壇上了解到的。
災難恢復是數據安全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線。當數據喪失可用性和可控性時,仍可通過災難恢復技術挽救回來。
有預測顯示,目前全球數據量以每兩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到2020年全世界需要管理的數據將達到35ZB(1ZB約為1000億TB)。龐大的數據為當前信息安全提出挑戰。為當前信息安全提出挑戰。
工信部有關負責人稱,當前,我國災備中心的建設處在自建自用的狀態,水平參差不齊,災難備用系統和產品研發系統與國外仍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尚不能充分滿足需求,必須尋求更好的辦法消除各種隱患和漏洞。
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和應用為該領域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北京郵電大學災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副主任辛陽稱,云計算的核心思想是將大量資源統一管理和調度,向用戶提供按需服務。基于云計算技術,災難恢復系統成本更低,恢復速度也更快。
目前云計算環境下的容災備份尚未形成產業化,也存在對資源的需求過高,現有的標準體系匱乏等問題。專家建議加強云計算災備技術的研發,并支持產業化。同時規范災難備份系統管理體系,盡快建立容災備份通用標準和國家信息安全審查制度。

責任編輯:黎陽錦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發電電力輔助服務營銷決策模型
2019-06-24電力輔助服務營銷 -
繞過安卓SSL驗證證書的四種方式
-
網絡何以可能
2017-02-24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