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湘解讀“互聯網+農業”的正確打開方式
湖南大三湘茶油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左、中)接受國際在線記者專訪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米瑞):什么才是“互聯網+農業”的正確打開方式?互聯網思維怎樣應用于農業方面,才能最大限度的促進農業和農村的發展?湖南大三湘茶油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總監郁金星在13日舉辦的全球中小企業峰會上,接受國際在線記者專訪時給出了他的答案。
隨著互聯網+政策的不斷推進和逐步落實,互聯網技術在農村和農業方面的應用遍地開花。自2015年伊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如火如荼,不少優質農副產品搭上了電商快車,在網上進行售賣,暢銷全國。農村電子商務不斷成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也成為政府精準扶貧的重要載體。
有業內人士指出,“互聯網+農業”是一個龐大的市場,農村電商僅僅是一個開始。郁金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認為目前我們講的“互聯網+農業”,通常指的是產品的輸出端,指通過互聯網的渠道,將農產品快速的銷售出去,而這僅僅是“互聯網+農業”戰略中很小的一部分。
“互聯網+農業”實際上應該貫穿于農業種植、生產、加工和銷售等整個全產業鏈,郁金星對國際在線記者表示。過去農村的生產能力比較落后,就在于農民在組織生產時對市場數據不夠了解,所以當時的生產也比較盲目,而如果能夠運用互聯網的大數據提前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就可以有序的組織生產。從田間地頭開始,通過互聯網技術對農作物實施灌溉,最后輸出合格的產品,再通過互聯網傳輸出去。“互聯網技術是覆蓋整個農業產業鏈的。這才是互聯網+農業的正確打開方式。”
據了解,9月1日,農業部印發了《“十三五”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到2020年,農業生產智能化水平要大幅提升,農業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應用比例達到17%。規劃特別提出要“開展農業物聯網技術集成應用示范”。“而湖南大三湘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已經應用了物聯網技術”,郁金星對國際在線記者表示,“比如我們引入了以色列的滴管技術,我們從PM2.5的檢測、航空檢測、包括水溫氣溫的檢測,我們采用物聯的技術,把整個茶山生長的周期,統計到數據庫里面,也讓會員實時了解他所擁有的茶山,采摘、種植、出茶果、壓榨,我們有一個嚴格的產品質量回溯體系。每個消費者在購買到產品之后,通過掃描包裝上的二維碼,可以了解到該產品是在哪個園區種植采摘的。這就是我們一直實施的茶山物聯技術。”
大三湘在創立之初就定下了“循天道、益健康”的綠色發展之路。郁金星表示,綠色經濟首先是源于自然、回歸自然,遵循自然規律,再反哺自然這條道路,這是屬于東方哲學的部分;另外綠色發展道路最重要的就是可持續經濟,他認為我們不能用現代人的觀點把現在的資源全部消耗掉,我們應該在滿足當代人類的需求之外,還能給后人留下好的成果和財產,可持續是非常重要的。

責任編輯: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