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電力發展情況綜述
二、電力生產較快增長,新能源發電增量對電量增長的貢獻作用顯著增強
新能源發電增量對電力生產的貢獻作用顯著增強 全國全口徑發電量6417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5%,增速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其中,水電11931億千瓦時、增長1.6%,火電45558億千瓦時、增長5.3%(其中煤電發電量41498億千瓦時,增長5.2%),核電2481億千瓦時、增長16.4%,并網風電3034億千瓦時、增長26.0%,并網太陽能發電1166億千瓦時、增長75.3%。2017年,水電、核電、并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等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合計比上年增長10.1%,占全口徑發電量的比重為30.3%、比重比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新疆、河北、吉林、黑龍江和西藏9個省份新能源發電量占本省發電量的比重超過10%,新能源發電已經成為內蒙古、新疆、河北等12個省份的第二大發電類型;新能源發電量增量對全國發電量增長的貢獻率為28.6%,山東、云南、甘肅等14個省份的新能源發電量增量超過火電發電量增量,新能源對發電生產的貢獻作用顯著增強。
棄風、棄光現象明顯改善 2017年,國家陸續出臺了《關于促進西南地區水電消納的通知》、《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行業企業也積極行動,綜合施策推動解決“三棄”問題,全國棄風棄光現象明顯改善。據國家能源局數據,2017年,全國棄風電量419億千瓦時、同比減少78億千瓦時,棄風率12%、同比下降5.2個百分點,是三年來首次棄風電量和棄風率“雙降”;棄光電量73億千瓦時,棄光率6%、同比下降4.3個百分點。據調研,四川、云南棄水電量也分別比上年有所減少。
新能源發電設備利用小時同比增加較多,火電利用小時回升 全國并網風電設備利用小時1949小時,比上年增加204小時,已經連續兩年增加;太陽能發電設備利用小時1205小時,比上年增加76小時。受電力消費增長回暖拉動、以及水電發電量低速增長等因素影響,火電設備利用小時4219小時,比上年提高33小時,是自2014年開始連續三年下降后首次回升。水電設備利用小時3597小時,比上年降低22小時;核電設備利用小時7089小時,比上年增加28小時。綜合來看,受發電裝機結構變化等因素影響,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利用小時3790小時,比上年降低7小時,呈現持續下降趨勢。
電力建設及生產運行安全可靠 全國沒有發生重大以上電力人身傷亡事故,沒有發生較大以上設備事故,沒有發生電力安全事故,沒有發生水電站大壩漫壩、垮壩以及對社會有較大影響的電力安全事件。主要電力可靠性指標總體保持在較高水平,其中,10萬千瓦及以上煤電機組、4萬千瓦及以上水電機組、燃氣輪機組、核電機組等效可用系數分別為92.76%、92.55%、92.60%、91.10%,除煤電機組略有下降外,其他三類機組分別提高0.11個、0.30個和2.33個百分點。架空線路、變壓器、斷路器三類主要輸變電設施的可用系數分別為99.497%、99.856%、99.942%。直流輸電系統合計能量可用率、能量利用率分別為95.35%、54.42%,分別比上年提高0.68和0.25個百分點;總計強迫停運33次,比上年減少7.5次。全國10(6、20)千伏供電系統用戶平均供電可靠率為99.814%、比上年提高0.009個百分點,用戶平均停電時間16.27小時/戶、減少0.84小時/戶,用戶平均停電次數3.28次/戶、減少0.29次/戶。
三、電力消費需求進一步回升,電力供需總體寬松
電力消費需求進一步回升 受宏觀經濟持續穩中向好、新業態和新興產業蓬勃發展以及夏季高溫天氣等因素影響,全國全社會用電量6362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6%,增速連續兩年回升。其中,第一產業用電量1175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7.5%;第二產業用電量44922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5.5%,增速比上年提高2.7個百分點,拉動全社會用電量增長3.9個百分點,是全社會用電量增速提高的最主要動力(其中制造業用電量增長5.8%,拉動全社會用電量增長3.0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用電量8825億千瓦時、增長10.7%(其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用電量增長14.7%),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8703億千瓦時、增長7.7%,分別拉動全社會用電量增長1.4和1.0個百分點。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分別為1.8%、70.6%、13.9%和13.7%;與上年相比,第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占比分別比上年提高0.5和0.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及其四大高耗能行業用電量占比均降低0.7個百分點。2017年,全國人均用電量和人均生活用電量分別為4589千瓦時和628千瓦時,分別比上年增加268千瓦時和44千瓦時。
電能替代成效顯著 2017年,在居民采暖、工(農)業生產制造、交通運輸、電力供應與消費、家庭電氣化及其他領域,大力推進電能替代,成效顯著。《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2年)》發布實施,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完成煤改電127萬戶。據統計,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家電網”)和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南方電網”)經營區域共推廣完成電能替代電量1286億千瓦時,占全國全社會用電量的2.0%;其中,居民采暖領域替代電量88億千瓦時,工(農)業生產制造領域替代電量773億千瓦時,交通運輸領域替代電量128億千瓦時,電力供應與消費領域替代電量239億千瓦時,家庭電氣化及其他領域替代電量57億千瓦時。
積極推進電力需求側管理 國家有關部委印發了《關于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好新形勢下電力需求側管理工作的通知》,并同時修訂了《電力需求側管理辦法》,明確了新形勢下電力需求側管理的新定義與新內容,補充了實施主體,增加了實施領域與方向;繼續開展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專項行動計劃(2016-2020年)。行業企業積極推進電力需求側管理工作,截至2017年年底,全國已有171家單位通過電能服務機構能力評定;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內蒙古電力”)和陜西省地方電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陜西地電”)超額完成2017年度電力需求側管理目標任務,共節約電量157億千瓦時、電力395萬千瓦,有力保障了電力供需平衡,促進了能源電力資源的優化配置。
電力供需形勢總體寬松 2017年,全國電力供需延續總體寬松態勢,區域間供需形勢差異較大。分區域看,華北區域主要是迎峰度夏期間偏緊,7月中旬受持續高溫天氣影響,區域內絕大部分省級電網用電負荷均創歷史新高,河北、山東、天津等地執行有序用電;華中區域電力供需基本平衡;華東和南方區域電力供需平衡有余;東北和西北區域電力供應能力富余較多。

責任編輯:電力交易小郭
-
現貨模式下谷電用戶價值再評估
2020-10-10電力現貨市場,電力交易,電力用戶 -
PPT | 高校綜合能源服務有哪些解決方案?
2020-10-09綜合能源服務,清潔供熱,多能互補 -
深度文章 | “十三五”以來電力消費增長原因分析及中長期展望
2020-09-27電力需求,用電量,全社會用電量
-
PPT | 高校綜合能源服務有哪些解決方案?
2020-10-09綜合能源服務,清潔供熱,多能互補 -
深度文章 | “十三五”以來電力消費增長原因分析及中長期展望
2020-09-27電力需求,用電量,全社會用電量 -
我國電力改革涉及的電價問題
-
貴州職稱論文發表選擇泛亞,論文發表有保障
2019-02-20貴州職稱論文發表 -
《電力設備管理》雜志首屆全國電力工業 特約專家征文
2019-01-05電力設備管理雜志 -
國內首座蜂窩型集束煤倉管理創新與實踐
-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電線電纜制造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
-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變壓器互感器制造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
-
《低壓微電網并網一體化裝置技術規范》T/CEC 150
2019-01-02低壓微電網技術規范
-
現貨模式下谷電用戶價值再評估
2020-10-10電力現貨市場,電力交易,電力用戶 -
建議收藏 | 中國電價全景圖
2020-09-16電價,全景圖,電力 -
一張圖讀懂我國銷售電價附加
2020-03-05銷售電價附加
-
電氣工程學科排行榜發布!華北電力大學排名第二
-
國家電網61家單位招聘畢業生
2019-03-12國家電網招聘畢業生 -
《電力設備管理》雜志讀者俱樂部會員招募
2018-10-16電力設備管理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