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天然氣發電之上網電價機制和政策
天然氣發電包括天然氣分布式能源行業,上網電價問題屬于最受關切。因為電價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甚至決定了項目的成敗。市場上一有任何關于天然氣發電上網電價相關政策,無論是國家層面的還是各省市地方層面的,都能引起行業的極大關注。
本文簡單梳理一下我國整體的上網電價體系及天然氣發電的上網電價機制,以及相關政策,屬于基礎性質的內容,希望對行業人士有一點參考價值。
一)我國現有上網電價體系簡述
我國長期以來,電的購銷是“統購統銷”,也即電網企業對于發電企業來說是電能的唯一買方,而對于電力用戶來說則是電能的唯一的賣方。電網企業從發電企業買電的價格,以及電網企業向電力用戶供電的價格都是政府制定的,電網企業的利潤主要來源于購銷價差。這是傳統的“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為基礎的電價體系,目前是我國電價體系中的主要方式。當然,自2015年“中發9號文”推動新一輪電改以來,以“市場交易電價”和“輸配電價”為基礎的新電價體系也正逐步推進,但尚不占主要地位。
下面本文說的電價體系或機制,只針對上網電價而言,不針對銷售電價。
在發電側,起初各發電企業賣電給電網的電價是“一廠一核”甚至是“一機組一核”,核價的原則基本上是“合理成本加合理收益”,這些單獨核定的價格就是“上網電價”。
上網電價的弊端是缺少激勵,因此后來逐步被“標桿上網電價”(簡稱“標桿電價”)所取代。標桿上網電價不再基于各電廠或機組的實際成本核定,而是依據同類型機組的平均成本制定。實現了從個別成本定價過渡到實行社會平均成本定價的改變。標桿上網電價為發電設施投資提供了明確的經濟信號,同時也促進了發電企業橫向之間的成本和效率競爭。比如,我國核電從2013年開始,全國統一執行0.43元的標桿上網電價,一方面促進了核電企業努力降低成本,提高運營效率,另一方面也使各地對是否適合發展核電做出更加科學的分析和評論,從而科學決策,合理布局。
我國的資源稟賦決定了煤炭的主體能源地位,2017年煤電在全國發電裝機占比55.2%,發電量占比64.7%。所以,煤電的標桿上網電價,基本可認為是全國的電價(電網收購價格)基準線,此基準線的任何變動,直接影響全社會的用電成本。煤電的標桿電價由國家發改委制定公布,基本上以省級區域為單位,一省一價,除了煤電聯動機制帶來的變動外,一般不輕易變動。大體而言,東部省份的煤電標桿電價為0.4元左右,中西部省份為0.3元左右。核電的標桿電價全國統一為0.43元,因其占比小,且基本與煤電標桿電價接近,不對全社會用電成本產生明顯影響。
如果某種發電類型的發電成本超出燃煤標桿電價,就必然要以某種形式的補貼來支持它的存在和發展。換言之,如果電網以燃煤標桿電價收購其電力,對發電側而言是虧損的,若無補貼就會被自然淘汰掉。而往往是這些發電成本比燃煤發電更高的能源類型,是社會長遠發展所必須支持的,比如可再生能源發電和某些新興發電技術。
我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上網電價機制,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的法是2006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可再生能源法》,循的章是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和費用分攤管理試行辦法》,以及針對各類可再生能源發電類型的具體電價補貼政策文件。《可再生能源法》從法律角度賦予了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地位,允許電網對“高于按照常規能源發電平均上網電價計算所發生費用之間的差額,附加在銷售電價中分攤”,也即通過對全社會用電價格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來形成“可再生能源補貼基金”池子,從國家層面統一對可再生能源發電進行補貼。
正是因為有了國家層面統一的補貼政策和補貼資金來源,我國的可再生能源才得以快速發展。以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為例,2017年底,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裝機分別達到1.63億千瓦和1.29億千瓦,裝機規模均居世界第一,且遠超天然氣發電的裝機規模了(2017年底天然氣裝機僅7570萬千瓦)。
二)我國現有天然氣發電上網電價機制及政策
那么,針對天然氣發電的上網電價機制是怎么樣的呢?
我國天然氣價格偏高,這是事實。為了不授人以瞎扯的把柄,拿數據說話。按熱值計算,天然氣價格是煤炭價格的2.3倍以上(1立方天然氣=1.33Kg標煤,煤價取5000大卡的動力煤700元/噸,氣價取3元/立方),考慮到燃氣發電效率更高(天然氣發電氣耗取0.2立方/度,煤電取煤耗300g/度),綜合折算下來,天然氣發電的燃料成本是煤電1.5倍以上。以上計算偏保守,不精準,但大體如此。
電網的電力收購價格依舊按照燃煤標桿電價執行,那么天然氣發電的成本超出燃煤發電的那一部分,是需要獲得補貼的。
無論是從電網本身還是能源轉型的角度,天然氣發電都是需要的。然而,國家層面沒有對天然氣發電進行統一的補貼。
我國對天然氣發電的電價進行規范的國家層面的政策文件,是2014年12月31日由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規范天然氣發電上網電價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發改價格〔2014〕3009號),規定天然氣發電“具體電價水平由省級價格主管部門綜合考慮天然氣發電成本、社會效益和用戶承受能力確定。”,但“最高電價不得超過當地燃煤發電上網標桿電價或當地電網企業平均購電價格每千瓦時0.35元。”此通知明確了天然氣發電的電價補貼不由國家統一考慮,而是下放到各省(市、區)地方政府自行統籌解決。這也造成了天然氣發電不可能像光伏和風電那樣轟轟烈烈地全國一致大發展,而只能是因地制宜地不均衡發展。此通知作為全國性的指導性文件,需各省(市、地區)制定具體的電價配套政策。
各省份自行統籌補貼,錢從哪來呢?不外乎兩個路子,一是財政硬補貼,比如廣東和浙江,這很考驗財政實力,隨著氣電裝機規模越來越大,逐步就吃不消;二是“薅羊毛”,薅其他電價(主要是煤電)的羊毛來補貼氣電,比如江蘇,但這也要具備一定條件才能行,電力消納大省比電力輸出大省容易實施,山東似乎有點想走這個路子,但遲遲未動。或者兩者結合,比如北京上海。全國大多數省份表示有心無力,觀望,或者僅僅象征性搞一點。也許未來還有一個路子,就是電改到一定程度,電網這頭獅子被拆得只剩下骨架(輸電網),血和肉(配售電)都被社會瓜分掉之后,核定一個氣電標桿電價,強制上網,反正“骨架”是按成本加合理收益運作,最終都平攤到終端電價里,其實就是把電網當作純公共事業來看,而不是追求利潤的企業。這里先壞笑一下,表示想多了,哈哈。
其實我們也可以設想以下,假如天然氣發電也像可再生能源發電一樣,全國統籌補貼,會是什么景象?一哄而上、補貼缺口、到處氣荒,等等都可能,似乎覺得各省自行補貼更符合我們的國情。

責任編輯:仁德財
-
重新審視“雙循環”下的光伏行業
2020-11-02光伏行業,光伏技術,光伏出口 -
能源轉型進程中火電企業的下一程
2020-11-02五大發電,火電,煤電 -
國內最高額定水頭抽蓄電站2#引水上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順利完成
2020-10-30抽水蓄能電站,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水力發電
-
能源轉型進程中火電企業的下一程
2020-11-02五大發電,火電,煤電 -
資本市場:深度研究火電行業價值
2020-07-09火電,火電公司,電力行業 -
國家能源局印發2020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從嚴控制、按需推動煤電項目建設
2020-06-29煤電,能源轉型,國家能源局
-
高塔技術助力分散式風電平價上網
2020-10-15分散式風電,風電塔筒,北京國際風能大會 -
創造12項世界第一!世界首個柔性直流電網工程組網成功
2020-06-29?清潔能源,多能互補,風電 -
桂山風電項目部組織集體默哀儀式
2020-04-08桂山風電項目部組織
-
國內最高額定水頭抽蓄電站2#引水上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順利完成
2020-10-30抽水蓄能電站,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水力發電 -
今后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區內不再審批和新建小水電站
2020-06-29小水電,水電站,水電 -
3.2GW!能源局同意確定河北新增三個抽水蓄能電站選點規劃
2020-06-29抽水蓄能,抽水蓄能電站,國家能源局
-
重新審視“雙循環”下的光伏行業
2020-11-02光伏行業,光伏技術,光伏出口 -
官司纏身、高層動蕩、工廠停產 “保殼之王”天龍光電將被ST
2020-09-11天龍光電,光伏設備,光伏企業現狀 -
央視財經熱評丨光伏發電的平價時代到了嗎?
2020-08-24儲能,光伏儲能,平價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