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市場專家曾偉民:廣東起步最早且內容豐富,浙江目前考慮最全面,各省現貨試點各有千秋
“畢竟我國情況比較特殊,不像長期市場化的國家,市場化機制并不完善,又面對如此巨大的一個電網,挑戰很大。”曾偉民說。
曾偉民是國網湖北省電力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曾任湖北電力交易中心主任,現任中國產業互聯網發展聯盟能源互聯網專委會主任、中電聯電力需求側管理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長期從事電力系統工作和電力市場研究。
作為中國電改的參與者和見證者,他在電力市場、電力系統運行與管理及相關政策研究方面造詣深厚。目前電力市場的設計、組織和實施都是在各個省級地方政府組織下具體開展,國家只是給出了宏觀政策和要求,只是指引方向。他認為,在各個地方政府開展過程中肯定會碰到的一些困難,再在困難中不斷解決問題,這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
曾偉民對已經開展電力現貨試點的8個省份從不同層面進行分析,包括市場模式、運作方式、市場規則、價格機制、結算方式等等。他認為各個地方現貨市場都有自身的特點,各有特色。
“從市場設計的完整性、市場化程度,以及實現現貨交易的路徑和方式來看,浙江和廣東的試點是考慮的比較周全”,他說到。
他認為現貨出現后,中長期市場或交易將重新定位,二者是協同互補的,共同組成一個完整的電力市場。電力現貨市場的設計本來就包括中長期交易,而中長期逐步要往短期發展,與現貨實現平滑銜接,這樣更能體現電力實際需求,價格價值和商品特性,更能體現現貨市場的市場運營價值。
曾偉民表示,電力市場,特別是現貨市場是能源互聯網的主要內容,對其商業模式具有關鍵支撐作用,是能源互聯網和綜合能源服務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推進劑。電力是一種非常特殊的二次能源,在能源互聯網系統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與其他能源進行交融、組合或交換,使用戶得到更好的能源消費體驗和價值提升,進而共同融入一種新的業態。
以下是專訪實錄:
能見Eknower:自“9號文”印發以來,新一輪電力市場化改革走過了5個年頭。從去年開始,電力現貨市場建設也開始加速。回顧電改5周年,您如何評價我國電力市場建設情況?
曾偉民:回顧電改五周年,總體來說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具體的我會在直播課程中講到,關于整個電力市場體系,包括電力市場的設計、規則、運行和監管等方面提了十幾條意見和建議,這是我自己關于電改的一些體會。
畢竟我國情況比較特殊,不像長期市場化的國家,市場化機制并不完善,面對如此巨大的一個電網,挑戰很大。我國電力市場正逐步從封閉走向開放,在這個過程中間出現問題在所難免,包括體制、機制、市場環境的問題,也有電力市場的設計、組織和實施方面的問題。目前電力市場的設計、組織和實施都是在各個省級地方政府組織下具體開展的,國家只是給出了宏觀政策和要求,只是指引方向。在各個地方政府開展過程中肯定會碰到的一些困難,再在困難中不斷解決問題,這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
我國電力資源分布不均,清潔能源大量分布在三北地區和西部,還有分布式能源也在不斷的發展,這些都給建設全國統一的電力市場帶來了很大挑戰。還有現貨市場建設,如果不發展現貨市場,電力市場只靠中長期是很難繼續發展下去。所以,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能見Eknower:中長期市場發展較快,技術難度不高,2019年全國電力交易也主要以省內中長期為主。而電力現貨市場技術難度較高,在改革初期也沒有得到重視,甚至直到今天很多省份還是“冷眼旁觀”,您覺得現在是否已經到了必須發展電力現貨市場的時候?現貨市場和中長期市場又是一種什么關系?
曾偉民:有一個說法叫“無現貨,不市場”,一個完整的電力市場本身應該包括現貨市場和中長期市場。我國是先開展的中長期交易,而后又開展的現貨,之前我們說的中長期是在沒有現貨情況下的中長期,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大家可能先入為主認為中長期就應該是這個樣子。這導致現貨出來以后,中長期發生變化,不再是我們之前熟悉的那個中長期了,導致在大家心中現貨和中長期是割裂的,就好像現貨來了以后,就不需要中長期了。其實并不是這樣,我們不是要追求現貨,現貨和中長期是協同互補的,共同組成一個完整的電力市場,兩者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要統一的重新來進行設計。
就像農民種糧食,既要有長期的規劃,考慮到全年的收成,也要考慮每天市場的需求,保證每一天都要有吃的啊。電力市場也是如此,如果沒有中長期,現貨也會面臨著非常大的困難。我國電力市場化的路徑是先從中長期開始,再到現貨。中長期到達一定程度肯定要往短期發展,否則電能只是一個能量,無法跟實際需求相關,價格價值和商品特性都不能體現出來,從市場上來講這是不完整的。
但現貨出來以后,原來的中長期交易方式要發生根本改變,現貨+中長期完全重構了電力市場。現貨就像龍頭,他的模式決定了中長期怎么與之進行協同互補的發展。現貨更多的體現了經濟性的要素,包括競爭性和資源的優化配置等。中長期也會隨之發生比較大的變化,周期會縮短,中長期要逐步的分解到周或多日,否則會跟現貨市場的銜接很不順暢,甚至發生很大的問題。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國現貨市場建設才開始加快,幾個試點省份也為大家提供了更多的經驗或者引導,后續在發改委和能源局的統一規劃下,現貨市場建設或會快速推進。有些地方政府確實存在著觀望、等待的情況,畢竟搞現貨市場是個比較大的挑戰,試點也還沒有進入一個比較明朗的階段,也可以理解。還有就是各個地方政府的想法不太一樣,有的想真正推進市場化,有的想解決降電價的問題等,所以對“為什么搞,怎么搞,搞到什么地步”等問題都有不同的想法。但是我個人覺得試點的經驗是可以學習的,畢竟早晚還是要走這條路。沒有啟動,完全觀望,不做任何嘗試是不可取的,可以開展一些相應的前期工作。
能見Eknower:國內首批8個電力現貨試點已全面啟動試運行,您能否分析一下目前我國電力現貨市場試點情況?
曾偉民:關于這8個試點單位,我會在直播課程中從各個層面進行分析,包括市場模式、運作方式、市場規則、價格機制、結算方式等等。目前各個地方市場都有自身一些特點,各有特色。
從市場設計的完整性、市場化程度,以及實現現貨交易的路徑和方式來看,浙江和廣東的試點是考慮的比較周全的。廣東最大的特點是在整個電力市場建設上都是走在前面的,包括中長期和現貨都是最先啟動的。動作比較快,穩步推進。
從目前的設計方案來看,浙江考慮的比較全面,包括售電權交易、解決雙軌制、日前+實時平衡雙結算等特色設計。設計方案經過PJM和電科院的專家多輪論證,結算周期也能達到30分鐘,相比其他試點的一個小時更為精準。
從新聞報道來看,廣東和浙江的方案都是經過多位專家論證,迭代多個版本之后出臺的這樣一個方案。從國外電力市場成功的經驗來看,這兩個試點考慮的比較周全。
而甘肅在輔助服務和新能源消納方面做得工作較多,福建和蒙西采用分散式市場交易規則。各個地方電力市場都有自身的特點。
能見Eknower:您覺得當前推動我國電力現貨市場建設的主要難點在哪?
曾偉民:現貨市場建設的難點有很多,先說一下頂層設計的問題。目前我國的電力市場,無論是現貨還是中長期,從出規則到開展運行,都是以省為單位在考慮問題。電力現貨市場包括省內和省間,但有的省份已經搞了現貨,有的還沒有搞。從全國電力市場上來看,我們現在用的省間先出清的方式雖然也可以解決省間現貨的問題,但這不是一個統一運作的電力市場。一個統一的電力市場,省間和省內市場會統籌考慮,現貨市場和中長期市場也要統籌考慮。資源應該能在全國范圍內來配置,不管是電源還是用戶,應該能看到全國的市場空間。
除了頂層設計,還有其他方面的一些難點。比如模式選擇問題。如果省間市場,一個采用分散式交易規則,另一個是集中式,這樣難度就增加很多。模式選擇的不同也是交易組織面臨的比較大的問題。
按照我國電力市場的發展特點,只能先把省獨立來作為一個邊界,先實現一個省的電力市場,再過渡到全國統一的電力市場。歐洲國家也是先實現一個區域的電力市場,然后逐步的擴大起來。
能見Eknower:由于新能源的波動性和隨機性,消納一直是最大的難題,一直寄希望于電力市場的發展,那推動電力現貨市場的建設對新能源消納是不是一個巨大的利好?
曾偉民:新能源除了本身的波動性和隨機性,還有價格的變化。原來中長期交易,很難反映市場對新能源的匹配問題,簽訂新能源合約后,具體怎么分解,怎么安排消納,沒有一個漸進的過程。而有了現貨以后,就能解決這個問題,制訂規則后,可以通過一些技術和商業上的方法實現。
現貨市場進來以后,可以比較容易的通過日前、日內、實時交易,再加上輔助服務市場,通過市場化的手段來解決這個問題。以參與輔助服務為例,這是有償的,需求側也可以參與進來,可以運用一些技術方法和經濟方法,用市場化的手段達到容量平衡,通過渠道來應對解決這一問題。如果沒有現貨市場,只能以計劃經濟的方式來強行消納或者分擔。中長期和現貨的互補協調,提供了一個有利于解決新能源接入和消納的機制和平臺。
新能源進入現貨之后,還會出現一個問題。現貨是以邊際價格出清,而新能源邊際成本較低,具有一定的優勢,這種價格機制可能會對市場造成另外一個挑戰,特別是會對火電這種邊際成本較高的能源造成沖擊,所以要有容量市場機制來保障火電。
能見Eknower:我國在能源互聯網領域發展較快,國網公司也確定了“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企業”戰略目標。美國、丹麥、德國等歐洲國家作為較早開展能源互聯網建設的國家,已經開始運用電力市場機制來促進能源互聯網的發展。您覺得電力市場與能源互聯網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
曾偉民:能源互聯網實際上是一個多生態組合的新業態,包括多能互補、綜合能源服務、市場化機制、互聯網+智慧能源、物聯網等等。再加上互聯網平等共享的特點、互聯網的思維、能源和互聯網的技術等,一起來組成的生態。
能源互聯網里面最主要的元素之一是電。電力是一種非常特殊的二次能源,在能源互聯網系統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與其他能源進行交融、組合或交換,使用戶得到更好的能源消費體驗和價值提升。電力市場,特別是現貨市場,是能源互聯網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推進劑和支撐。做綜合能源服務、能效管理、節能服務等,不可避免要涉及到電,肯定會涉及市場化。電力現貨讓電力靈活互動,電力市場將來一定經常進入到能源互聯網這個生態圈里,進而產生一種新的業態。
電力現貨市場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多服務,為用戶創造更多價值。以某一具體用戶為例,為其提供電能服務的同時,就需要參與購售電,參與電力市場。未來這種需求側的響應會在市場中非常活躍,是以后發展的重要方向。包括電動汽車充放電、可中斷負荷來調整負荷特性需求側響應等都是跟現貨市場息息相關的。如果沒有這樣一個市場機制,就沒法來進入這個領域。
來源:能見Eknower
責任編輯:張桂庭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杜祥琬:創新觀念,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
2020-09-28能源,創新,觀點
-
PPT丨王繼業:電力系統儲能發展與挑戰
2020-10-14儲能,電力儲能,儲能應用 -
奮斗姿態書寫人生底色 銀隆儲能“小哥哥”的職場進擊姿勢
2020-10-12銀隆新能源,儲能,新能源汽車 -
鄒驥:通過發展清潔能源 提高中國公信力
2020-06-28鄒驥,清潔能源,綠色低碳能源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重磅 | 發改委發文7月起電價降5%
2020-06-29國家發改委,企業,用電成本,電費 -
李克強:放寬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 推動建立市場決定能源價格機制
2019-10-12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