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杜祥琬:中國經濟發展的新階段
在由埃森哲、《能源》雜志社聯合主辦的“一帶一路”巴爾干半島能源投資峰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能源咨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杜祥琬發表演講稱,中國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從高速增長走向高質量發展,中國能源向綠色和低碳轉型。在發展綠色低碳的能源方面,中國和巴爾干半島國家有很多國際合作的空間。我們的“一帶一路”應該建成綠色低碳的走廊,讓合作實現共贏,而且經受得起時間的考驗。
以下為演講內容:
女士們、先生們,來自巴爾干的朋友們,早上好,非常感謝峰會給我這個機會跟大家交流,我先用十幾分鐘跟大家講一下中國經濟和能源發展趨勢,這個跟我們的主題也有關系的。
大家都知道,中國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從高速增長走向高質量發展。為什么會有這樣一個轉型呢?有幾個驅動力。第一是我們必須改善中國的環境。第二,我們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加強。第三,需要應對氣候變化。我想這樣幾個因素已經成了我們國家的重要的戰略目標,在這個戰略目標下我們的經濟必須向高質量發展。
我們這幾年包括今后每年的經濟增速可能保持在6.5%甚至還可以低一點。每年的能源消耗的增長速度可能就是1%到2%,前兩年是百分之一點幾,去年是百分之二點幾。這樣一個能源比較低速的增長,可以給我們一個機遇,給我們一個可能性,也就是說這樣一個增長用低碳能源就可以滿足。我們不再像過去那樣靠著煤炭的增長來滿足了,而是靠著低碳能源,在中國來說就是可再生能源、核能以及天然氣。我把它形象地叫做低碳能源三匹馬拉車,一匹馬不夠,把60%能源煤炭占比比較高比例的替代掉,需要三匹馬一起發力,這是中國的現實。
過去經濟增長靠著煤炭增長,現在中國經濟增長和煤炭的消耗已經出現了脫鉤。下圖上面那個黑柱子代表這幾年的經濟GDP的增長,可以看出來中國GDP在一直增長。底下這個圖是煤炭消耗這幾年的增長,可以看出來2013年是一個峰值,從那以后連續三年下降,去年稍有反彈,但是仍然比2013年低得多。我們經濟在繼續增長,而煤炭已經開始往下走這樣一個趨勢已經是不可逆轉。
這是中國工程院做的一個對中國未來到2050年一次能源結構變化的趨勢。底下這個藍色是煤炭,上面的紫色是石油,再往上那個黃色是天然氣,然后再往上是水電、核能以及非水的可再生能源,中國的總能耗在二零四幾年就飽和了。這個圖的定量不一定非常準確,但是我想這個定性的趨勢可能還是差不多的。
大家可以看出來,按照上圖,2020年左右,中國的煤炭要達到峰值,但實際上我們這個峰值現在已經提前到達了。然后煤炭加上石油,這兩個比較高碳的能源,它們兩個相加的消耗量的峰值大概在2025年或者稍微晚一點會達到。中國要在2030年左右碳排放總量達到峰值,爭取提前,達到峰值的基礎就是煤炭跟石油消耗總量要先達到峰值才會達到碳排放的峰值,這也是一個比較清楚的趨勢。我們在2030年要達到峰值。
這是第一個,中國經濟基本的趨勢是要高質量的發展。
中國相應的能源轉型就是向低碳轉型,綠色、低碳、安全、高效這樣八個字。中國能源要向低碳轉型的驅動力是什么呢?我想是這樣三條:應對氣候變化,改善大氣質量,第三就是要實現自己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包括經濟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這個是必須要轉型的一個基礎,就是能源低碳轉型。
低碳轉型,這里面第一個要素,中國必須提高自己能源的能效,應該說本世紀以來能效提高有進步的,但是一直到現在,中國單位GDP的能耗仍然比世界平均水平高,我們能源強度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55倍,比如說2017年,我們生產全球15%的GDP而消耗了全球大約23%的能源。
靠什么提高中國的能效?首先是產業結構的調整。產業結構調整里面一些高耗能產業,實際上靠房地產拉動的高耗能產業趨于飽和,這是必須改變的趨勢,這一點改變也使得中國能效可以進一步提高。
再一點,靠技術進步來提高能效。我就舉一個例子,比如中國的煤電廠,每發一度電,一個千瓦時的電,現在平均水平是309克煤炭。但是做得好的廠,比如上海外高橋三廠只有276克,都能做到這樣,節約煤炭的空間還有百分之十幾,現在還需要進行一系列的技術改造才能做到這一點。
中國的能源結構的變化,用下表可以看出,煤、油、氣和非化石能源四種數據都在變化。到2020年,國家已經公布的非化石能源要達到15%,現在已經列入規劃,2050年非化石能源要50%甚至還要多一點。煤炭是在逐步的減少,但現在比例還是很高的,到2050年大概還會占中國一次能源20%多,但是到那個時候顯然重要的就是非化石能源,這需要通過幾十年實現這一點。
電力的情況,2016年,火電裝機占72%,非化石能源裝機占28%,2030年這個比例會倒過來,各占大約50%。
電力要發展智能電網以及能源互聯網,中國基本上是集中大電網,正在努力發展分布式的能源,分布式的發電。為了發展風能和太陽能、水電,必須相應發展儲能技術,這個儲能技術這些年在中國在全球進步得非常快。同時,為了整個電力系統智能化,信息技術和數字技術要深度融合。
我這兒講一個具體案例。我去了新疆的吐魯番,吐魯番有一個小區,這個小區大概有5、6萬人口,大家住5、6層的樓房。這個小區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太陽能加地熱。太陽能不只是屋頂太陽能,房子的墻面都是太陽能電池板。小區發電是靠自己發的太陽能,用不完就給大電網送一點,如果不夠用就從大電網取一點。這就是集中式跟分布式一種結合,大電網跟微網的結合。但是太陽能是不穩定的,所以這個小區有一個化學儲能站。它用了一個智能化大數據管理中心來管理用戶端和發電端的信息。也就是說,他們已經把可再生能源+儲能+智能的管理變成現實,這樣的小區在中國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發展起來,意義很大。
我還去了河北雄縣。雄縣是一個無煙城,現在整個雄安新區按照這樣的高度建設零碳新區域,發展地熱。雄安的地熱做得很早做得非常好,這是非常好的轉型。
最后,我想說,盡管中國經濟和能源轉型需要幾十年艱苦的努力,但是轉型的方向非常清楚,即向綠色、低碳轉型。我們和巴爾干國家有很多國際合作的空間。我們的投資方向要更多傾斜到非化石能源,包括儲能技術,這個儲能跟非化石能源相配合的。再一點,能源的基礎設施,包括智能能源網這樣一個能源互聯網,互聯網+能源就是一個方向。
在這幾個方面,中國和巴爾干國家是可以很好合作的。所以我想最后說一句話,我們的“一帶一路”應該建成綠色低碳的走廊,讓合作實現共贏,而且經受得起時間的考驗。我們企業家要看到未來發展方向,要把能源向綠色、低碳轉型,要加強“一帶一路”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我想對我們大家也是共贏也是共同的利益,我就講到這兒,不當之處請大家指正,謝謝。

責任編輯:仁德財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