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iPhone“降頻門” 專家:固態鋰電池或加快商業化應用
近日,iPhone“降頻門”事件可謂是鬧得沸沸揚揚。消費者稱,蘋果手機在升級新系統后就變慢變卡。蘋果則強烈表示,從來沒有、也永遠不會通過任何手段,來有意縮短任何蘋果產品的使用壽命,更不會降低用戶體驗來迫使大家升級設備。盡管蘋果聲稱,降頻是為了保護用戶手機的電子元器件,通過降低系統能耗,來改善手機電池續航能力避免意外關機。仍有不少消費者認為,對舊iPhone的性能限制不是為了保護電池,而是刺激換機。目前,蘋果已遭到北美、韓國等地集體訴訟。對此,中國電池網(微號:mybattery)整理相關資料采訪行業專家,以期洞察事件焦點。
對于蘋果表示通過降低能耗的方式以延長手機電池續航時間,中國電池網創始人于清教稱,蘋果將手機降速,通過iOS系統不斷升級“拖垮”上幾代手機速度或使用體驗的做法,是蘋果倡導的迭代更新一貫的“伎倆”,歸咎于電池續航或老化或循環壽命下降是毫無道理的,在“薄”時代,你既然追求“薄”之輕便,就只能犧牲電池容量和體積。更何況鋰電池已經是成熟技術,材料能量密度的提升是有極限和天花板的。點亮自己的燈籠,不要吹滅別人的蠟燭,尤其是客戶、消費者的!
電池百人會理事/真鋰研究CEO墨柯表示,之前使用iphone6時,每次都老老實實按照蘋果提示進行系統升級,但后來發現使用越來越卡頓,打開一個界面需要好長時間,同時,電池續航時間快速衰減到令人難以忍受的地步,在手機使用頻率不是很高的情況下,一天要充電三四次。墨柯認為,“通過采取降低能耗的方式確實可以延長手機電池續航時間,蘋果采取降頻的方式能降低能耗,但帶來的卡頓同時也會消耗電池能量,可能卡頓造成的能量浪費更大。其通過降頻保護電池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有店大欺客的感覺。”
智能手機日漸興起并成為現代社會必備工具,其電池使用壽命和運行速度對消費者而言至關重要。現在消費電子市場用鋰電池,設計的循環壽命(指電池從0充電至100%然后再用至0,完整的循環一次)一般是兩三百次,高端手機電池一般達三百次。充電會帶來一定消耗,這是肯定的,但對于手機電池而言,這種消耗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墨柯認為,只要正常使用(過充次數盡可能少,也最好不要在電量基本耗盡時才充電),電池的壽命一點也不會比其他手機零部件差,完全可以滿足手機生命周期的需要。
鋰離子電池依賴化學反應,其性能會隨時間推移而減退。理論上,鋰離子電池使用的時間越長,它能夠存儲的電量就會越少,這在目前技術能力下是沒有辦法改變的。墨柯認為,這種衰減是很緩慢的,正常情況下,兩三年內手機電池容量衰減變化不會超過20%。墨柯還表示,影響電池壽命的主要因素就是過充過放,以及一邊充電一邊使用。這兩個因素同時也可能會導致安全問題,消費者需要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
隨著智能手機越發輕薄化,電池廠商不斷致力于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目前已取得不錯的成績。智能手機剛出現的時候,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可能不到150Wh/kg,現在已經到了250Wh/kg;鈷酸鋰電池的電壓以前一直是3.7V,現在普遍提升到3.8V,有的甚至達到3.85V。能量密度提升的同時也感覺電池越來越不經用,究其原因在哪?墨柯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①手機芯片的進步速度更快,導致能耗的增長速度更快;②APP越來越大,功能越來越多,同樣也導致能耗更大;③手機越來越薄,放置電池的空間日益被壓縮;④屏幕越來越大,能耗也越來越多。綜合各種因素電池能量密度的進步速度跟不上這些變化,所以導致感覺電池越來越不經用,要經常給手機充電。此外,安卓系統的手機中很多程序在不為人知的情況下自動在后臺運行,蘋果人為制造卡頓等因素影響電池續航,使得電池問題更加突出。
另外,從能量密度的情況來看,十年來手機電池技術其實已經有了非常大的進步,現在也會有一些提高鋰電池能量密度的研究。墨柯認為,目前大家關注的固態鋰電池很有可能會率先在手機市場實現商業化應用,屆時電池能量密度會有進一步提高。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