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重大科學設施郭守敬望遠鏡發現宇宙中鋰豐度最高恒星!“富鋰巨星”挑戰標準恒星模型
地球上鋰資源十分緊缺,可宇宙中卻存在鋰資源“富得冒油”的天體。昨天凌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在線發布我國天文學家的一項重大發現,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為首的科研團隊依托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發現一顆奇特天體,它的鋰元素豐度約是同類天體的3000倍,這是目前人類已知鋰元素豐度最高的恒星。
因為鋰電池,在化學元素周期表中排第三位的鋰元素早就家喻戶曉。小到手機、平板電腦,大到無人飛行器、電動汽車,都在使用鋰電池供電。此外,鋰元素還被大量應用于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等領域。可見,鋰元素與電池的完美結緣,成為了現代科技革命的“重頭戲”。
不過,鋰也給科學家帶來不少難題。其中一個難題是:宇宙中“富鋰巨星”存在嗎?
在標準恒星模型中,恒星在巨星階段會把自身的鋰元素“消化”掉,成為一個在表面上幾乎探測不到鋰元素的天體。這個預言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被認為是正確的。可在1981年,兩位美國天文學家利用一架小望遠鏡發現了一顆特殊的恒星——在本不該有譜線的地方發現了一條很強的鋰線。這讓科學家注意到,可能有富鋰巨星的存在。
為了搞清楚富鋰巨星的來龍去脈,科學家們便開始搜集這類天體樣本,可富鋰巨星的數量實在是少的可憐,大概只占巨星的0.5%-1%左右。因此搜尋富鋰巨星的工作就如同星海里撈針。
富鋰巨星與太陽對比的想象圖。圖片來源:NASA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大規模巡天的開展,為搜尋富鋰巨星提供了寶貴的機遇。日前,國家天文臺閆宏亮博士、趙剛研究員、施建榮研究員等人利用該望遠鏡數據發現了一顆居住在銀河系中心附近的蛇夫座、距離地球約4500光年的奇特天體——它的質量不足太陽的1.5倍,鋰元素含量卻是太陽的3000倍。更重要的是,它是目前人類已知的鋰元素豐度最高的巨星,絕對稱得上“奇珍異寶”。這一發現刷新了人類對富鋰巨星的認知,也成為人類研究富鋰現象的絕佳樣本。
富鋰巨星是如何形成的?至今尚未有定論。不過天文學家給出了一些有趣的猜想:一些理論認為,富鋰巨星可能誕生于一次“恒星吞噬自己行星”的災難級事件。另一種想法則認為,這些鋰元素來自恒星內部,比如由巨星形成的鈹元素被一種特別的運輸方式,快速搬運到恒星表面,讓其在比較低溫的區域變成穩定存在的鋰,甚至可以形成一片“鋰的海洋”。數值模擬表明,借助不對稱對流,產生如此高的鋰是完全有可能的。
這顆奇特恒星的發現刷新了人類對天體中鋰豐度的認知,將國際上的鋰豐度觀測極限提高了一倍,它將作為一個獨特的樣本在以后的科學研究中持續發揮價值。同時,科學家藉此在理論上對鋰元素的合成和恒星演化理論提出獨樹一幟的新觀點,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對富鋰巨星的傳統認知。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