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脖子”問題難解 各方合力方能提速電網建設
近日,本報連續刊登了《用電高峰期遭遇停電 工廠居民難耐炎熱》和《電網建設受阻 卡脖子現象求解》報道,對停電背后的真相進行了深入調查,引起了讀者的熱議。推進電網建設,不僅要取得市有關部門的積
近日,本報連續刊登了《用電高峰期遭遇停電 工廠居民難耐炎熱》和《電網建設受阻 “卡脖子”現象求解》報道,對停電背后的真相進行了深入調查,引起了讀者的熱議。推進電網建設,不僅要取得市有關部門的積極配合和支持,還應消除市民的疑慮,讓市民自覺、主動參與到電網的建設中。東莞供電局表示,電網建設工作事關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只有在全市各界的鼎力支持與配合下,電網建設才能健康有序地穩步開展,實現共贏。

刻不容緩
供電局的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5年,東莞市供電形勢不容樂觀,根據今年最高負荷預測情況來看,我市共有茶山、長安、寮步、常平、鳳崗、虎門、橫瀝等7個鎮電網供電能力不足,另有大朗、樟木頭等14個鎮街供電形勢緊張。其中長安、虎門、寮步、常平等鎮經濟發達,電力需求在我市排名前列,但這些鎮街土地資源緊缺,電網建設相對滯后。
今年供電局將重點解決電網“卡脖子”、110千伏電網供電能力不足以及中低壓配網設備過載嚴重等問題,主要項目包括500千伏縱江輸變電、海豐電廠送出線路、220千伏角布輸變電、110千伏鹿窩輸變電、中子源輸變電、莆鳳莆泰線改造等工程。
統籌管線
“目前,東莞市各級政府對現有的各級規劃中未考慮電網建設用地的,根據電網規劃布局及時進行動態調整,為電網建設用地提供便利條件。”東莞供電局計劃發展部相關項目負責人表示,“此外加快變電站站址、輸電線路路徑的審核,不斷改善電網規劃的執行環境,并且與林業局、公路局、國土局等政府職能部門多方協調,共商電網建設問題。”
電力發展專項規劃只有跟東莞市的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產業布局規劃同在一個規劃平臺上,才有利于電網建設項目的超前實施,做到電力先行,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居民的最大用電需求。
對于供電部門來說,工作的重點則是緊密跟蹤市政重點項目,確保項目選址、通道選擇與市政重點項目同步規劃、同步落實。
當前,東莞供電局正積極促成東莞市政府與廣東電網公司簽訂《“十二五”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促使政企雙方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有效推動東莞電網建設邁上科學發展的軌道。其次對于500千伏縱江輸變電工程等省政府、電網公司重點工程項目,該局將努力促成市政府將其納入《市重大項目建設計劃》中,促進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同時,邀請市政府領導到東莞供電局組織召開現場協調會議,及時協助解決電網建設存在問題,借助屬地政府部門的力量,切實加快電網建設項目征地、青賠等前期工作進度。
化解心結
變電站建設為何遭遇尷尬?主要原因是人們擔心變電站的“輻射問題”。變電站究竟有沒有輻射危害?事實上,2005年10月,世界衛生組織就曾發布過科學家歷經10年跟蹤監測的研究結果,證實變電站等屬極低,頻電場水平的非電離輻射,“不存在實際危害健康的問題”。
那么,變電站為何不建到遠離居民區的地方呢?專家解釋,因每座變電站都有其供電半徑,因此變電站必須建在用電負荷中心,而不能建到郊區。
記者還了解到,以后東莞供電局都將充分考慮綠色環保因素,從設計外觀上讓變電站與周圍環境保持協調。在規劃南城西平社區110千伏雅園變電站時,因該站緊鄰帝景中央別墅區,為盡量使項目與周邊房地產項目統一,全站電氣設備均放置在戶內。“變電站參照南方電網公司的綠色變電站標準建設,積極應用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和新工藝,將節地、節能、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等綠色理念融入到該工程的建設中。”東莞供電局相關項目負責人介紹。節地方面,該站通過增加建筑物高度以及優化電氣設備布置,達到節地目的,用地面積比一般變電站少23%,視覺上也與普通樓房并無區別;在節能方面,該站采用低能耗的生產運行設備和生活用電設備,選用的變壓器能耗比標準限值要低5.5%,站區內節能燈具使用比率大于80%;環境保護方面,該站施工、運行現場的噪聲排放、污水排放等均滿足國家標準。
電網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必須得到廣大市民的理解和配合,才能順利推進,如何解開人們對變電站安全問題擔憂的心結,讓惠及民生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順利實施,這是各方都應思考的問題。而加強普及科學知識,解答市民提出的各種問題,也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用電常識的宣傳和教育應采取多種形式,從兒童抓起:通過編寫和發放宣傳小冊子,在社區和學校中宣傳用電科普知識;利用汽車站候車亭等宣傳欄、電臺和電視臺的廣告,擴大用電科普知識的傳播;舉辦講座,在學生和廣大市民中普及用電科普知識。通過“小手”拉“大手”,讓越來越多的人消除疑慮,支持電網建設。
今年用電高峰期雖然已過去,但是由于高溫炎熱天氣年年出現,加上經濟發展迅速,電網負荷將可能持續增長。因此,只有依靠堅強的電力設施,才能將源源不斷的電力輸送到千家萬戶,保證東莞經濟社會的蓬勃發展。然而,假如東莞“卡脖子”問題持續不能徹底解決,那么,“用電形勢嚴峻”等字眼仍將可能在每年仲夏頻繁出現在群眾的視線里。

刻不容緩
供電局的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5年,東莞市供電形勢不容樂觀,根據今年最高負荷預測情況來看,我市共有茶山、長安、寮步、常平、鳳崗、虎門、橫瀝等7個鎮電網供電能力不足,另有大朗、樟木頭等14個鎮街供電形勢緊張。其中長安、虎門、寮步、常平等鎮經濟發達,電力需求在我市排名前列,但這些鎮街土地資源緊缺,電網建設相對滯后。
今年供電局將重點解決電網“卡脖子”、110千伏電網供電能力不足以及中低壓配網設備過載嚴重等問題,主要項目包括500千伏縱江輸變電、海豐電廠送出線路、220千伏角布輸變電、110千伏鹿窩輸變電、中子源輸變電、莆鳳莆泰線改造等工程。
統籌管線
“目前,東莞市各級政府對現有的各級規劃中未考慮電網建設用地的,根據電網規劃布局及時進行動態調整,為電網建設用地提供便利條件。”東莞供電局計劃發展部相關項目負責人表示,“此外加快變電站站址、輸電線路路徑的審核,不斷改善電網規劃的執行環境,并且與林業局、公路局、國土局等政府職能部門多方協調,共商電網建設問題。”
電力發展專項規劃只有跟東莞市的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產業布局規劃同在一個規劃平臺上,才有利于電網建設項目的超前實施,做到電力先行,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居民的最大用電需求。
對于供電部門來說,工作的重點則是緊密跟蹤市政重點項目,確保項目選址、通道選擇與市政重點項目同步規劃、同步落實。
當前,東莞供電局正積極促成東莞市政府與廣東電網公司簽訂《“十二五”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促使政企雙方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有效推動東莞電網建設邁上科學發展的軌道。其次對于500千伏縱江輸變電工程等省政府、電網公司重點工程項目,該局將努力促成市政府將其納入《市重大項目建設計劃》中,促進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同時,邀請市政府領導到東莞供電局組織召開現場協調會議,及時協助解決電網建設存在問題,借助屬地政府部門的力量,切實加快電網建設項目征地、青賠等前期工作進度。
化解心結
變電站建設為何遭遇尷尬?主要原因是人們擔心變電站的“輻射問題”。變電站究竟有沒有輻射危害?事實上,2005年10月,世界衛生組織就曾發布過科學家歷經10年跟蹤監測的研究結果,證實變電站等屬極低,頻電場水平的非電離輻射,“不存在實際危害健康的問題”。
那么,變電站為何不建到遠離居民區的地方呢?專家解釋,因每座變電站都有其供電半徑,因此變電站必須建在用電負荷中心,而不能建到郊區。
記者還了解到,以后東莞供電局都將充分考慮綠色環保因素,從設計外觀上讓變電站與周圍環境保持協調。在規劃南城西平社區110千伏雅園變電站時,因該站緊鄰帝景中央別墅區,為盡量使項目與周邊房地產項目統一,全站電氣設備均放置在戶內。“變電站參照南方電網公司的綠色變電站標準建設,積極應用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和新工藝,將節地、節能、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等綠色理念融入到該工程的建設中。”東莞供電局相關項目負責人介紹。節地方面,該站通過增加建筑物高度以及優化電氣設備布置,達到節地目的,用地面積比一般變電站少23%,視覺上也與普通樓房并無區別;在節能方面,該站采用低能耗的生產運行設備和生活用電設備,選用的變壓器能耗比標準限值要低5.5%,站區內節能燈具使用比率大于80%;環境保護方面,該站施工、運行現場的噪聲排放、污水排放等均滿足國家標準。
電網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必須得到廣大市民的理解和配合,才能順利推進,如何解開人們對變電站安全問題擔憂的心結,讓惠及民生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順利實施,這是各方都應思考的問題。而加強普及科學知識,解答市民提出的各種問題,也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用電常識的宣傳和教育應采取多種形式,從兒童抓起:通過編寫和發放宣傳小冊子,在社區和學校中宣傳用電科普知識;利用汽車站候車亭等宣傳欄、電臺和電視臺的廣告,擴大用電科普知識的傳播;舉辦講座,在學生和廣大市民中普及用電科普知識。通過“小手”拉“大手”,讓越來越多的人消除疑慮,支持電網建設。
今年用電高峰期雖然已過去,但是由于高溫炎熱天氣年年出現,加上經濟發展迅速,電網負荷將可能持續增長。因此,只有依靠堅強的電力設施,才能將源源不斷的電力輸送到千家萬戶,保證東莞經濟社會的蓬勃發展。然而,假如東莞“卡脖子”問題持續不能徹底解決,那么,“用電形勢嚴峻”等字眼仍將可能在每年仲夏頻繁出現在群眾的視線里。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