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工業現狀與展望
三、相關建議及訴求
?。ㄒ唬┘涌靸灮{整電源結構與布局,提高電力資產利用效率和效益
近些年來,發電設備利用小時特別是火電利用小時數下降,降低了電力行業資產利用效率和效益。究其原因,除電力供應寬松外,投產電源結構和布局不合理、調峰電源比例低也是重要原因。為此,在科學調控開工投產規模的同時,更應該:
1、提高電力系統調峰電源比重,減輕煤電機組深度調峰負擔。煤電機組為快速發展的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承擔深度調峰和備用功能,不但降低了火電資產利用效率和效益,還增加了火電機組的供電煤耗和污染物排放。無論是規劃中,還是近些年電源項目安排上,應優先規劃和核準建設調峰電源,提高調峰電源比重,從而提高各類型電力資產尤其是火電資產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2、優先發展水電和核電,穩步提高非化石能源發電比重。在科學確定非化石能源發電比重目標下,如何優化非化石能源發電結構、提供全社會用得起的安全綠色電能,是“十三五”規劃及其具體項目安排中亟需解決的重大課題。發展水電、核電與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相比,兩者在綠色低碳(環境品質)上大致相同;在發電成本或上網電價(經濟品質)上,前者明顯優于后者;在電力負荷平衡中的發電裝機容量利用率(容量品質)上,前者也明顯優于后者。同時,當前電力供需總體寬松、利用小時數處于歷史低位,但是未來5~10年發電裝機需求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而水電和核電的建設周期為5年左右甚至更長。所以,優先發展水電和核電,既能夠拉動經濟發展,又能夠有效規避當前供需寬松的困局,還能夠確保電力結構綠色轉型和保障電力中長期安全經濟供應。
3、調整新能源發電思路,提高新能源發電利用率。做好統籌規劃,實現區域布局及項目與消納市場、配套電網以及調峰電源相統籌,做到國家與地方規劃相統一,完善國家規劃剛性實施機制。風電和光伏發電發展應堅持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原則,近中期優先鼓勵分散、分布式開發。在落實消納市場和輸電通道,并且提前開工輸電通道工程的條件下,有序推進集中式開發。
4、高度重視光熱發電產業發展,優化新能源發電結構,提高新能源發電發展質量。光熱發電與風電和光伏發電相比,具有并網友好、儲熱連續、發電穩定等優勢,可以作為今后提高新能源開發質量的重要方向。
(二)加快跨省區送電通道及配網建設,盡早解決“棄水”“棄風”問題
近年來,隨著水電集中投產、風電快速發展,部分地區出現了“棄水”、“棄風”等現象,雖然政府、行業及企業采取了多項措施予以解決,但當前問題仍持續存在,西南水電“棄水”問題還尤為突出。為此建議:
1、國家有關部門應盡快協調有關地方,統籌考慮西南水電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及市場消納。
2、加快清潔能源基地的跨省區輸電通道建設,盡快核準開工建設西南水電基地外送通道,確?,F有電源過剩能力得到更大范圍消納、新增電源能及時送出。
3、嚴格控制電力富余較多地區的電源開工規模,以集中消化現有電力供應能力。對“棄水”嚴重的地區嚴格控制風電、太陽能發電等開發進度,對電力大量富余的東北地區嚴格控制包括煤電、風電在內的電源開工規模。
4、加快配電網建設和智能化改造,鼓勵儲能技術參與輔助服務,提高電力系統對分布式能源的消納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