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行業盈利靠周期
何為周期性行業:經濟周期是指以國民生產總值、貨幣流通、工資、物價等主要指標衡量的經濟活動的總體水平波動。經濟周期的總過程分為谷底、
何為周期性行業:
經濟周期是指以國民生產總值、貨幣流通、工資、物價等主要指標衡量的經濟活動的總體水平波動。經濟周期的總過程分為谷底、復蘇、繁榮、衰退4個階段。
(來源:享能匯 作者:享能匯工作室)
圖1:經濟周期過程,圖源自網絡
經濟處于谷底時期:國民收入與經濟活動低于正常水平。特征:生產急劇減少,信用緊縮,價格水平下降,公眾對未來悲觀。→復蘇時期:過渡過程→繁榮時期:國民收入與經濟活動高于正常水平特征:生產迅速增加,投資增加,信用擴展,價格水平上升,就業增加,公眾對未來樂觀。→衰退時期:過渡過程。→谷底時期
經濟周期是市場經濟本來所固有的,依靠市場機制不可能消除或減緩。或者說,經濟周期源于市場機制的不完善性。研究電力行業的經濟周期,可以了解電力行業發展的各個時期。掌握谷底、復蘇、繁榮、衰退四個時期的變化趨勢,在宏觀上對電力行業形勢的走勢進行預測。可以對行業投資提供可靠的參考,為企業的運營策略提供有力的支持。
周期性行業是指行業的景氣度與外部宏觀經濟環境高度正相關,并呈現周期性循環的行業。周期性行業的特點是產品價格、需求以及產能呈現周期性波動的,行業景氣度高峰期來臨時產品需求上升,價格大漲,為滿足突然膨脹的需求,產能大幅度擴張,而在蕭條期時則剛好相反,電力行業目前是周期性行業。
電力周期性的特征
周期性行業也會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變化的,如火電行業,過去曾經是典型的弱周期性行業,但由于煤炭價格的徹底放開(2013年取消重點電煤合同,取消電煤價格雙軌制,確立了按市場機制確定煤炭價格的定價原則),一旦煤礦價格暴漲,該行業也會大幅虧損。同時用電量隨著國民經濟的變化以及煤電聯動等因素使得電力行業變為典型的周期性行業。
電力企業的盈利受煤炭周期的影響
煤炭受宏觀影響具有強烈的周期性,同時煤炭是屬于電力行業的上游產品,使得火電的成本具有不穩定性,會使得火電行業成本隨著周期進行變動。同時水電和風電具有季節性也是一種周期,火電的競爭主要體現在對成本的控制和產能的變化和用電周期的契合。
圖2:秦皇島動力煤價格5500大卡,2008年-2019年9月(元)


圖3:華能國際2008年-2019年凈資產收益率變化

圖4:動力煤價格與華能國際ROE反向變動
如電力企業華能國際在2011年-2015年的收益率與煤炭價格下降的周期呈現相反的變動趨勢,在此期間盈利性比較好。而在2016年煤炭價格上升時期,火電的收益率是下降的趨勢,從2015年的13.01%下降到2017年的1.04%,同時伴隨著煤炭價格在2017年的緩慢下降,其凈資產收益率又呈現緩慢上升的趨勢。
電量的增長與國民經濟同步
同時再引進新的數據如GDP的增長速度和用電量的增長速度來更直觀的看待電力行業的周期性規律,周期具體包括的標的:GDP增長速度與裝機容量變化(拉取裝機變化列表),GDP增長速度與用電需求同比變化。從圖5可以看到我國電力消費與經濟增長的特點與規律。

圖5:2009年-2018年我國GDP與用電量增速之間變化
如圖5,我國用電量增速與GDP增速具有較強的相關性。我國GDP增速與用電量增速存在一致的波動周期。當經濟增長提速時,用電量也加速增長;反之亦然。2009年--2019年,我國用電量增速與GDP增速在各自的周期波動中,到達周期極值特別是低谷極值的時間幾乎是同步的。
我國用電量增速與GDP增速的波動特性不同,上升或下降的斜率與極值特點不同。用電量增速的峰谷差都在加大,峰谷極值雙向擴大,GDP增速的波動幅度則趨于平緩,峰谷極值都逐漸回落。
行業收入與國民經濟同步
電力行業無論在統計局分類中還是在證監會分類中都歸屬于“公用事業”,市場(特別是國外市場)通常將之視為防御性行業,即行業的收入與盈利的波動小于宏觀經濟,在股票市場上表現出抗跌或者滯漲。而實際上,在當前的我國市場環境中,電力行業受上游煤炭周期和下游用電增長的影響更多的表現出的是周期性特征,行業的收入與國民經濟同步性較強。

圖6:GDP與火電行業收入增長率
通過圖6可以看到,在2010年GPD同比增長達到10.6%,而電力行業的收入增長率也達到峰值達到38.4%,達到一個峰值,同時GDP在2010年之后的同比值出現一個下滑的趨勢,而電力行業的收入增長率在2010年到2016年也出現了一個較長的下降通道,而在2016年之后收入增長率上升是受煤炭價格下跌,上網電價同比增長而出現的逆周期現象。
電力行業的周期變化——存在逆周期和順周期
目前在我國,電力行業表現出的是周期性特征,行業的收入與國民經濟同步。其中電價與煤炭的煤電聯動的實施是由發改委決定,但這一政策在9月份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取消了煤電價格聯動,確定了實施固定價格+浮動價格的電價政策,在此之前,這種計劃的價格調整使得火電行業在一段時間內表現出逆周期的特征。
如:在2016年價格增長之后17年煤炭價格出現下跌(圖4),2017年,根據能源局《2017年全國電力價格情況監督通報》顯示全國發電企業平均上網電價為376.28元/千千瓦時,同比增長1.93%。此時電價的保持和隨著煤價的下跌,煤價和電價的價差逐漸擴大,電力行業的盈利逐漸轉好,而與此同時宏觀經濟發生了下滑(圖5,GDP變化)。這是2017年至2019年二季度電力行業逆周期特征的表現。而在2018年-2019年國務院出臺的降低電價政策中,電價兩次降低10%,而此時因為煤炭周期的影響,煤炭價格下跌幅度與電價價差擴大,電力企業在今年上半年出現普通盈利的情況。

圖6:2019年上半年火電凈利率
2019年上半年火電上市企業板收入3987億元,同比增長9.8%,扣非凈利潤189億元,同比增長53%。雖然今年1-7月全社會用電量相比去年下降4.39%,同時火電發電利用小時數也下降87小時,火電行業的盈利增長主要受上游燃料價格和財政政策影響。
形成電力行業周期性的原因
電力需求的周期性:電力需求主要來自周期性的工業行業。我國處于工業化發展的階段,因此,用電結構中用電量最大的需求側均為周期性行業,2018年全社會用電量約為6.84萬億千瓦時,其中我國工業第二產業(工業)用電量最多,達到了4.72萬億千瓦時(占總用電量的69%),其中冶金、有色、建材、化工四大用電行業占總用電量的大部分,這些均是周期性行業。
成本的周期性:上游的煤炭在價格放開后成為強周期性行業。在煤炭價格放開之后,該行業的價格變化市場程度逐步提升,煤炭價格變為市場化定價的一種方式,國家完全退出煤炭定價策略,可以從圖4中看到煤炭價格在2008年以來變現出的強周期變動特征,同時在2005年實現的煤電聯動政策也是電價市場化的一種策略,這些政策也導致了電力行業的收入變化也隨著國民經濟的變化而變化,這都體現了周期性的特征。
還未取消的“煤電聯動”之前,該政策的實施加強了電力行業的周期性特。煤電聯動政策在2004年建立聯動機制,并在2005年首次執行聯動。火電在我國發電量中占比大,而其中煤炭成本在企業的成本中也占大部分,企業的邊際利潤受煤炭價格的波動影響巨大。
從目前的二級市場來看,火電板塊的價格中已充分體現了煤價下跌的因素,但這一因素未來也將不是是主導火電二級市場價格走勢的核心因素。
未來周期特征
未來隨著現行的標桿電價制度的取消,競價上網將會成為主流,未來行業的盈利增長主要將依靠發電量來主導,未來若經濟向好,煤炭價格也會出現回升,同時電價受2018年到2019年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的影響上漲的概率較小,此時電價趨穩,與此同時,該行業的盈利會產生提升。
另外一個方面,如果未來經濟下滑,煤炭價格將繼續下跌,由于今年的國常會取消了煤電聯動和明年開始實行的固定和浮動價格制度,在這樣的制度調節下,未來伴隨著發電量的減少和電價浮動變化企業會對盈利產生一定壓力。
從煤價周期向電量周期的轉變
未來電量因素將成為火電公司盈利增長的主要因素,未來對于電力周期,應該從關注煤價周期向關注電量周期的轉變。如:上半年火電發電量同比僅增長0.2%(去年同期增速8.0%、全年6.0%),利用小時同比下降60小時。除了火電,可以看到水電的機組利用小時一直呈現上升的趨勢,在核電、風電利用小時同比下降的情況下。上半年全國水電利用小時同比增加169小時。水電企業在上半年如長江電力、華能水電和國投電力水電發電量分別增長5%、57%和7.5%。水電的發電量大幅提升也導致了其業績的大幅度攀升,如從半年整體經營情況來看,火電的營業收入是最高,如華能國際達到834.17億元,而水電營業收首位的長江電力營業收入203.63億元,不及前五家火電上市企業。雖然總體營業收入不及火電,但長江電力凈利潤達卻到了85.75億元,火電營收排名第一的華能國際凈利潤為48.58億元,遠低于前者。未來發電量的相關周期性將會直接影響行業的經營質量。
原標題:電力行業盈利靠周期

責任編輯:葉雨田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深度文章 | 能源互聯網環境下的多能需求響應技術
2020-10-23能源互聯網,分布式電源,多能互補 -
秒懂:輸配電價核定的流程與要義!
2020-09-21電價,輸配電價,電力體制改革 -
如何挖潛區縣綜合能源市場?答案來了:規劃先行!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清潔能源,新能源消納
-
有話好好說——漫談售電合同爭議
2020-10-12售電合同爭議 -
金風科技今年交付量有望全球第一!
2020-06-30金風科技,風電機組,風電市場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