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國的麋鹿:失而復得三十三年
33年前的今天,1985年8月24日,來自英國烏邦寺的22只麋鹿回到北京南郊的南海子公園,回到它們被傳教士發現、本土滅絕又會重新孕育壯大的這塊濕地,繼續麋鹿的中國故事。
麋鹿俗稱“四不像”,是我國特有的野生動物,珍稀程度媲美大熊貓,距今已有二三百萬年的生命歷史,大約與人類同步。由于地理和氣候的原因,麋鹿曾廣泛生活在東部廣闊的江河湖泊等濕地環境,隨著人類活動的加劇,濕地被嚴重破壞,加之過度獵殺,明代以后,麋鹿在野外逐漸消失,僅剩在皇家獵苑中幸存的少數。最終,由于八國聯軍入侵,麋鹿在1900年消失在永定河畔。
到了這里,麋鹿本來和工業時代以來加速滅絕的上千種動物一樣,將成為躺在南海子“世界滅絕動物墓地”的一塊石碑,在化石、圖片和傳說中永遠沉默。這種故事,人類早習慣了。
但一個英國家族改寫了故事的結尾——19世紀末,英國十一世貝福特公爵重金收集世上僅存的18頭麋鹿,收養于倫敦附近的烏邦寺。
除了英國人,麋鹿的命運還與一位法國人密不可分。
1865年秋,即清同治四年,法國神甫阿芒·戴維在京南皇家獵苑外隔墻一瞥,發現了這種前所未見的動物。他用20兩紋銀買通侍衛,趁月黑風高時運出兩副完整的麋鹿骨架,并一路運至法國。鑒定結果震驚世人,這竟是一種全新物種,得英文名“戴維鹿”。
1866年,麋鹿經巴黎自然博物館愛德華鑒定后蜚聲西方科學界,它比大熊貓聞名于世至少早了半個世紀。此后十年,歐洲許多國家都從中國南海子弄到了麋鹿,流落他鄉的麋鹿,分別被飼養于德、法、荷、比等國動物園中,但越養越少,處境堪憂。此后,才有了后來貝福特公爵收養麋鹿、使其絕處逢生的展開。
在今天的南海子麋鹿苑內,立著一座戴維的石像,側面鐫刻他的功績。從1862年到1875年,戴維在中國度過了13載悠悠歲月。13年間,他不僅向世界公布了所見之麋鹿、大熊貓、金絲猴、珙桐(珙桐的拉丁名即以戴維的姓氏來命名)等,還作為中國近代第一本鳥類學專著《中國之鳥類》(1877年出版)的作者,述及772種鳥,包括他見到或采集到的470種,其中58種為新種。他的著作還有《蒙古旅行記》《華北自然產物和氣候及地質情況觀察》《中國雉類生境筆記》等,可謂著述勤勉。
石像背后是戴維留下的一段話:“凡是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到宇宙的奇妙,卻因以自我為中心的物欲,變得視而不見、單調無聊。上蒼造就了成千上萬的與我們共生的動植物,它們也有生存權利,我們卻在殘酷地剝奪著它們。難道造物主造就了這么千姿百態的生命體,僅僅就是為了讓她的杰作之一:人類,將其永遠地毀掉嗎?”
1985年,在動物學家的呼吁下,第十四世貝福特公爵送麋鹿回歸中國。同年,我國成立了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麋鹿種群在南海子復育壯大,并去往全國38個野外放歸地開枝散葉。從1900年本土滅絕到1985年回歸,再到如今國內種群數量突破7000只,麋鹿的發現、滅絕和復育成功是一次中外合作的動人接力。作為生態復興的“旗艦物種”,麋鹿是活著的警示:人類啊,不要再迷路,這個“失而復得”的故事充滿偶然,多少已經消失的物種并沒有這種運氣。

責任編輯:任我行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