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ZigBee的電力線通信中繼器設計方案
及未來性的電力線通信平臺,可輕松適應各類智能電網的應剛需求和協議標準。
ZigBee模塊采用的是德州儀器公司生產的CC2520芯片。CC2520是TI(德州儀器)的第二代ZigBee/IEEE 802.15.4射頻收發器,工作于2.4 GHz頻段。該芯片可以提供最先進的工業級應用,優越的鏈路估計,可以存-40Ω~125攝氏度下工作此外,CC2520提供了廣泛的的硬件處理技術,支持幀處理、數據緩沖、突發傳輸、數據加密、數據驗證、信道評估、鏈路質量指示和幀定時信息這些功能,減輕了主機控制器的負荷。存一個典型的系統中,CC2520將與ST7590一起完成中繼操作。CC2520與ST7590的接口圖如圖3所示。

我們使用ST7590的SPI通道與CC2520進行通信。CC2520的SCLK端口與 ST7590的SPICLK0相連,作為SPI的時鐘信號。CC2520的SO端口與ST7590的SPIMIS00相連,CC2520的SI信號與 ST7590的SPIMIS10相連,CC2520的CSn與ST7590的nSS0相連,SCLK、SO、SI與CSn端口共同完成CC2520和 ST7590的SPI通信。CC2520的VREG_EN是CC2520的電源自檢端口,與ST7590的GPI06相連,用來進行CC2520的啟動確認。CC2520的GPIO0~GPIO5與ST7590的GPIO0~GPIO5相連,為ST7590的GPIO0~GPIO5提供中斷源。
3 PLC中繼器的軟件設計
存硬件架構的基礎上,我們進行了PLC中繼器的軟件設計。
在系統啟動時,ST7590首先對控制器和CC2520等硬件驅動進行初始化操作。初始化成功后,指示模塊燈亮,隨后ST7590和CC2520進入各自的網絡監聽任務。
中繼器的核心任務是不同協議的數據包轉發功能,也就是ZigBee協議數據包的封裝和解封裝實現。如圖4所示。

首先,我們要定義兩個中繼器的ZigBee節點MAC層報頭配置。

(1)PRIME->ZigBee實現
PRIME->ZigBee的實現框圖如圖5所示:

①當ST7590從電力線網絡中監聽到數據包data后,得到數據包的長度L,所以ZigBee數據包的長度為L_ZigBee=L+12;將L_ZigBee放入ZigBee的MAC層報頭,將data放入ZigBee的MAC層負載。
⑦判斷CC2520是否有任務,等待空閑后,判斷信道競爭機制CSMA/CA,等待信道空閑,ST7590通過SPI總線控制CC2520向目的節點發送ZigBee數據包。
(2)ZigBee->PRIME實現
ZigBee->PRIME的實現如圖6所示。

②如果是ZigBee向PRIME的轉發,判斷信道競爭機制CSMA/CA,等待信道空閑,首先向剛才的ZigBee節點發送確認幀。
③解封裝ZigBee數據包,將ZigBee的MAC層負載傳輸給PRIME協議,進行電力線網絡的傳輸。
為了避免兩個過程同時搶占硬件和軟件資源,我們在中斷中優先選擇較為慢速的電力線通信網絡的數據收發。
通過(1)過程和(2)過程的交互,PLC中繼器完成了ZigBee網絡和電力線通信網絡的數據交換。
4 結束語
作為繼IT革命后的下一代技術革命,智能電網搭建了能源產業鏈和新興通信系統的未來發展必經之路。目前,處于全球萎縮狀態的不儀僅是能源的供給,還有金融市場的暗流涌動,世界各國都將發展智能電網提升到首要的戰略地位。而作為智能電網的核心傳輸網絡,電力線通信網絡的作用將會越來越成重要,成為民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嘗試把未來有線通信的代表--電力線通信網絡和短距離無線通信的代表--ZigBee相結合,所提出的基于ZigBee的 電力線通信中繼器的設計方案,將無線通信的優勢彌補到電力線通信的不足中,希望可以用這樣的一個新的網絡形式,為電力線通信的創新應用打下可行性的基礎。

責任編輯:廖生玨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