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環保減排消除霧霾的突破口
我國大氣污染
由于長期追求電力就地平衡,我國能源配置過度依賴輸煤,輸電比重偏低,結構失調,能源供應鏈非常脆弱。
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50%以上的煤炭用于發電,58%的鐵路運力用于輸煤,70%左右的煤炭通過鐵路外運。華東煤炭調入地區的輸煤輸電比例約為48:1,“三西”(山西、陜西、蒙西)煤炭調出地區的輸煤輸電比例約為15:1。可見,電力就地平衡導致煤電運緊張的問題非常突出。
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在喻新強看來,關鍵在于加快轉變過度依賴輸煤的能源發展方式和局部就地平衡的電力發展方式,實施“一特四大”戰略,構建以特高壓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智能電網,建設大型煤電、水電、核電和可再生能源基地,“實現"煤從空中走、電送全中國",推動能源資源在全國范圍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可大大降低中東部煤電裝機密度。”
據了解,目前我國大規模建設特高壓電網的條件已經具備。近年來,先后建成“兩交三直”5個世界上電壓最高、容量最大、技術領先的特高壓交、直流工程,一直保持安全運行,全面驗證了特高壓的安全性、經濟性和環境友好性。“去年迎峰度夏期間,多地負荷連創歷史新高,特高壓大電網充分發揮優化配置資源作用,有力緩解了供需緊張矛盾。”喻新強介紹說。
同時,特高壓已獲得多項國家級獎項,我國已全面掌握了特高壓核心技術和全套設備制造能力,實現了“中國創造”和“中國引領”。
據國家電網公司規劃,到2020年將形成連接各類大型能源基地與主要負荷中心,大規模“西電東送”、“北電南送”的能源配置格局,跨區輸電能力4.5億千瓦,保證5.5億千瓦清潔能源送出和消納。
屆時,東中部地區受入電力流達到3.5億千瓦,每年輸送電量1.9萬億千瓦時。其受入電力流分別是中東部霧霾嚴重的京津冀魯、長三角地區煤電裝機容量的2.69倍和2.5倍。
顯然,從長遠來看,發展特高壓,將從根本上有助于緩解我國大氣污染問題。

責任編輯:張星光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